查看原文
其他

港籍娃转学回深圳插班的那些事~

小样妈 枣妈和恺摩
2024-09-07
提起转学,回想起来是件非常伤神的事。当初抱着对香港教育的盲目崇拜让娃回港上幼儿园,毕竟那时候英语普及程度深圳确实比不了香港。觉得香港的英语普及化程度高,就理所应当认为国际化教育程度和教育资源遍布全港。只能说当时想法太年轻太幼稚。

对香港的教育环境我没有贬义,说到底还是“合适”二字。这里也可以看枣妈团队对香港K12教育的一个初盘点《香港上学更容易上常青藤?枣妈带你看看香港K12教育》。

全宇宙的学校都一样,各有优缺点,关键是选择到适合自家孩子的那所。

最近很多麻麻问我择校、转学的事情,所以就这几年就读和转学的情况来讲讲个人的经历。(再次声明经历代表个人,没有对任何制度褒贬)

  • 为什么要从香港转学回内地,读传统公立?
  • 孩子转学以后适应情况?
  • 如何申请插班深圳公立学校?

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一所“相对合适”的学校,而不是“拔尖”的学校,平常心看待学校排名或升学成绩。

我认为普娃在普通学校能把学习能力最大化,优势长处发挥到最大化,就是在享受zui好的教育。

再次声明,以下纯属个人观点可能会有主观看法,尽量不做褒贬评论。
 

我娃为什么想要从香港转学回深圳?

从香港转回深圳上学,在香港可能有很多人认为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包括我家爸爸那边全家人都是这样的观点。我一个人顶着全部压力坚持给孩子转学。

为什么不惜跟家人吵架闹矛盾的代价也要转回来?

只因为在香港我们已经努力过了但是结果并不乐观,转回来教育前途虽然看上去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趁着娃没长大给她一个我能给的应有的"童年”

这个鸡娃的时代说“给孩子一个童年”好像有点太佛系、太奢侈,但这就是我最大的初衷。

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育环境,除了孩子本身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情况。先来说说我们在香港就读的一个基本情况。

1. 家庭环境给孩子带来生活上的影响

我属于半个“港漂”,YQ前平时在深圳工作,周末回港,不讲粤语。

孩子从幼儿园在香港读书,平日跟着爸爸和奶奶,爸爸比较忙早出晚归,平时生活和上学接送都是奶奶负责。

我和娃爸对孩子的影响太小了,以至于孩子在生活上对奶奶依赖感太强,很少主动做自己的事。表面是生活习惯,但对学习习惯和思考主动性都有影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香港的家是面积小且老式房屋,窗户小没有阳台,房屋光线严重不足,小区没有配套的活动场所,放学回家做作业,几乎不参加户外活动,对孩子视力损伤不小。



2. 父母自身情况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我不会讲粤语,平时带娃看书也都是简体字,而孩子在香港认繁体写繁体,因此爸爸为了让娃不“错乱”不让她看简体书,可是繁体字的书在香港买起来那真“贵”,相对孩子看的繁体中文书也少,所以孩子不爱看中文书喜欢看英文。

爸爸和奶奶平时和孩子相处时间比我多,按道理孩子的粤语水平应该可以很好融入香港的教育。但偏偏他们性子都属于社交弱且少言寡语的人,平时跟孩子交流没有足够丰富的语言环境,以至于孩子对生活常识、社交用语不熟悉,这也直接的影响了香港中文语言的学习,甚至影响了到很多科目(比如,数学题的理解、常识科等等)

3. 香港教育资源对学习的影响

香港的教育资源,可以说孩子能力越强能获取的资源越好。

好的学校比普通学校资源好,且差异很大,但排名靠前的好学校对我们普娃来说太难进了,一靠抽奖运气不行,二考试面试更难。

不可否认香港的公共设施不错,每个社区都有公园,运动场,还有图书馆。但公园、运动场孩子没有时间去,平时都是老人去,空荡荡的。


香港课业也多,孩子中文跟不上的情况下,做作业花费的时间多,一放学就在家写写写,根本没时间出去活动。香港大部分孩子参加课后补习班,很少放学就户外玩上1-2小时的。

图书馆人多,很多孩子去占座位看书写作业,但我家娃就没法安静的呆在图书馆看书。

这两个资源,我们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4. 就读的公立学校情况

我们在香港就读的也是一所传统公立,这还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面试进去的一所学校呢。

之前还写过面试的经历 → 香港择校 | 快乐学习还是虎妈式教育? 家长该如何规划孩子的求学之路?》。

我们上学三年最深的感受是,学校仅就是学校,专门教授知识的地方。

学校难道不就是这样吗?

我想说的是,这所学校就是教授知识而已!其他的看孩子自己吧。

对于学习情况,老师和家长交流少,每学期一次家长会见面聊10分钟,老师也不会有针对性的鼓励孩子,或者说帮助孩子去做提升。作业完不成或者完成情况不理想,老师不会有严厉的批评,靠家长自己监督把关,香港的家长都特别忙,所以还是看孩子自己。

学校的校规班规有班干部协助管纪律但执行力一般。学校也没有各类活动,没有竞选班干部之类的事由老师指定,孩子缺少参与感,缺少集体荣誉感,就是学习,而已。

这样很纯粹的做教育不好吗?这要跟深圳公立学校对比起来才明显。

比如,考试结束不公布成绩,但是全年级排名前三的名单,会展示出来贴在公告栏。孩子知道谁谁谁成绩好,仅此而已,对普通学生的鼓励帮助不大。

而我们就读的深圳学校,考试不公布成绩,但是老师会给几乎每个学生按特点颁发奖状来鼓励孩子,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成就感。

再比如,香港学校很少举办活动,尤其是大型集体活动。而深圳学校常常有活动,全班一起参与,这样让孩子有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还有深圳学校每周升国旗、每天上学戴红领巾,有少先队员仪式,每天操场跑操,有长时间体育课。而香港学校,缺少这些方面的仪式感,体育课、户外活动也特别少。

如果是中学生大学生,他们清楚学习的目标,上学是为了学习知识,香港公立学校这样的简单模式我认可。但小学生不一样,毕竟都是娃娃,童年生活和学习还是分不开的,缺少社交、缺少集体荣誉感、缺少仪式感,我不能接受。(后面会写深圳上学以后,这些仪式感对我们影响不小)

还有一点,就是公立学校要求坐姿正,写字读书听讲都要集中精神。以及背诵、默写、早读,这些点我都非常赞同,尤其对于小样这样情况的孩子,也也是香港学校不太在意或者刻意强调的。

PS做个小总结,我家孩子转深圳就读的原因就是几点:

1. 小学生每天应该有足够户外活动时间、足够的社交活动,有更多的童年伙伴一块长大;

2. 要提供良好的健康的语言环境给孩子熏陶浸染;

3. 有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给孩子学习,同时又能保护视力;

4. 学校能给予除了教育以外的德育、美育、团体荣誉等方面的教育;

5. 老师不仅是按部就班教授知识,还有为人师的责任和使命感;

6. 就读公立打牢中文语言基础,让孩子适应在校规则,学生该有的我眼里的“学生样”。


转学回深圳公立学校孩子适应情况

我的选校原则是,就近上学。
插班家小区旁边公立小学, 一是离家近节省路上时间,二是孩子需要适应,所以不会想着去插班很难进的重点小学,能跟得上普通小学的中文课程就非常理想。

1. 转学回来后的语言关

小样在语言关上没有太大问题,普通话沟通问题不大。发音不标准表达不顺畅的问题,在回来以后每天的语言浸染中,现在明显提升了不少。

以前在香港写繁体字的日记,写50个字不知道有多难,更别提逻辑通畅。回来以后,也算适应得很快,老师布置作文从200到300字问题也不大了,逻辑思路明显提升很多。

2. 适应新的公立学校

每天早上7点半浩浩荡荡,学校门口几百人清一色着装,小朋友开学第一天见到这景象跟我感受一样,特别兴奋。扑面而来的朝气蓬勃,很有上学的气氛。

多年未见到场面的我,脑子里蹦出小时候的儿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这种氛围感,特别有朝气、积极向上。


小朋友的心情也和我一样,每天带着兴奋愉悦的心情去上学,班主任和老师们都非常温暖,也很照顾新转学的孩子。同班同学很多都是同小区的孩子,没几天就结识了好朋友,大家都很友善。让我们家热爱交朋友的性格,得到极大满足。

公立学校每班48人的大班制教学,开始我很担心孩子的注意力。且她个子高肯定是坐在后排。可是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和小朋友老师的反馈,她没有因为人多而注意力分散。要知道小样在香港上学时,一班30个学生,经常上课走神,对此我和娃爸也束手无策。

分析很重要的原因是,深圳学校的课堂纪律好,老师讲课她喜欢听。老师还给了她非常多的鼓励,自信心提升很多。

比如,语文课堂上,老师表扬她主动抄写课后作业、写字作业字不太好看老师也给了A。语文老师跟她说:抄写词语别的同学抄三遍,你要抄写5遍哦,因为简体字认读还不太熟悉,多抄几遍有好处。

小朋友回来带着信服的语气跟我说这事,看得出来即使多抄写几遍她也很乐意。

3. 适应老师的上课模式,作业模式

公立学校老师都会要求课堂坐姿正确,听课注意力集中,做课堂笔记。我尤其担心的语文早读,课后背诵,默写生词造句,这些是她的弱项,可她不仅不反感反而很积极,从刚开始的难度大到后面的适应,这个过渡时间也很快。

数学作业最大的缺点是粗心大意,但自从回来深圳,我把陪伴精力放到语文科目上,反而数学科目没怎么在意过,居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再就是,做作业的积极性大增,不像以前必须三催四催才完成一份态度极差的作业,错漏百出。现在除了完成作业以后,每天还积极的完成体育打卡。

双减以后作业量虽然不大,但放学以后时间还是很紧张,小朋友每天睡觉前都要抢时间看她的书,根本没有时间看电视、玩ipad。



4. 适应学校同学之间的社交模式

小朋友跟班级同学混熟以后,我也不用操心她交朋友的事情,只要有空就会跟同学约着一起楼下玩,去打卡,周末去公园玩,还给自己安排生日会。


同学之间的社交,也给了她很多认知方面的帮助,以前在香港,缺少社交讲话特别幼稚,一直停留在幼儿园阶段,每天就想今天吃什么,等会去哪玩?

而现在会跟同学交流一些小八卦,什么孩子什么性格喜欢什么,哪些同学特别幽默她很欣赏,哪些同学成绩好,哪些同学比较调皮。。。还跟同学结拜姐妹。班级学校举办什么活动,都特别感兴趣特别积极的去参加。

虽然女生们比较容易闹小矛盾,但也是分分合合,一会吵一会好。这不也是孩子们正需要经历的吗?也正是孩子成长经历呀!

所以,改变环境转学成功以后,我们幸运地遇到好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包容给了孩子极大鼓励。

孩子自信心展现的时候,感觉一切收获都来得特别自然顺畅。不是孩子不爱学习,不愿意好好学习,家庭环境学校氛围,班级老师和同学给予的自信心,这些都太重要了。

未来是个未知数,但至少小学这几年,孩子能有一个开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我就很满足了。以后的事留着以后再想吧。如果眼前这几年基础都打不好,空想以后是不切实际的。



如何插班到深圳公立学校?

关于插班转学这件事很多麻麻都很关心,我来说一说我们转校的做过的一些准备。

首先,港籍娃转学到深圳,全部视为非深户一样的待遇。这里给我大深圳ZF点赞!

在深圳有没有社保?哪些项目可以加分
在深圳有没有买房或租房?按房子学区划分学校
提供一系列资料,父母户籍、孩子户籍等等。

这些基本的条件,在各个区的教育局都有细则,我们之前写过的↓点击了解。

《@深圳准小一的家长,一文搞懂2021年幼升小政策
《收藏!最新深圳10区2021小一初一入学指南合集

小样是秋季插班,所以我提早在4月份开始了解相关政策,准备入学资料。


几个步骤:


1. 了解所在区的教育局公布的插班转学信息


2. 了解学区的小学有没有插班名额,通过去年的录取情况来了解今年有可能有学位的学校。


3. 锁定可以插班的学校,打电话咨询学校插班情况。学校告知6月份区教育局会公布,届时注意关注网站。


4. 提前电话到区教育局,咨询插班转学的各个细节,核对需要准备的资料。比如,我们港籍需要孩子做与房产证户主人之间的亲子公证,这都是要提前的准备好的。



5. 时间将近时,频繁与学校和区教育局之间的电话联系,再三确认开放学位时间,核对审核资料。




注意事项:


1. 准备哪些资料一定要了解详细


2. 保持学校沟通和教育局的沟通


3. 社区网格员(街道办)之间的关系也要保持好,以防万一房屋信息不对号还能及时帮忙处理。我之前人在香港,不能亲自去补办孩子登记信息,都是网格员帮忙搞定的 。


我准备过的资料有:房产证明文件、社保明细、身份信息、房屋登记资料、亲子公证书(有一些小细节不太清楚了,以各区教育局公布为准)

想要转学插班公立学校,房子是首位,不论租房还是自有房产,一定提前办好相关各种手续,确保不会发生变化。总之,跟自己相关的事不能依靠别人,自己亲力亲为一点一滴了解清楚,转学就不是什么难办的事了。

要特别说的就是,有学位空缺的学校不一定就是生源差的学校,有的片区学校多学校大录取的名额多,就总有空缺学位,我们学校就是这情况,但我感觉学校虽然是一所普通的公立, 但学校老师资质个人感觉不错,同学也都很好。

选择一所合适孩子的比什么都重要,我比较佛系平常心,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大过一切其他的事。



枣妈和恺摩公号开办至今也有七年,在随着枣妈陪娃成长的一路上也为大家写过很多择校文章戳这里了解枣妈帮你择校》,总想着能在择校这件事情上尽我所能为枣蜜们提供些讯息(非盈利项目,均属于资讯分享)

说到择校这件事,真的还是非常个人的,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可能一样,比如枣枣的:


  • 从深圳到上海
我们决定转学了~~
  •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
魔都小升初转学,我所走过的心路历程

都是依据我家庭的综合因素所考量而做的决定。

所以,你和你的家庭考虑好自家孩子的成长规划了吗?(问自己几个问题自测一下)


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公立还是民办?


福田区还是南山区?


素质教育型还是学习抓得紧的?


……


科普时间:

1、公立学校(体制内):这个很清楚,就是体制内的教育,对标高考。

我们曾介绍过的学校:点击标题了解



2、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其实就是对应公立学校的一个集合,所有学校举办者不是政府的,都叫民办学校。民办学校里,又根据是否对标高考,分为体制内教育,体制外教育。

  • 一部分是体制内教育的,也是对标高考。
  • 不走高考路线的学校统一被称为国际化学校(体制外),国际化学校里再分双语学校和国际学校(双语学校接受中国籍学生入读,而国际学校只接受外籍学生入读。)

枣妈团队近两年也实地走访了部分双语学校和国际化学校,希望通过自己和学校的交流、将所见所闻分享给各位麻麻。(点击下方文字了解↓)


讲回到我们个人的择校,首先,根据自家情况,至少确定目前给孩子的规划是走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关于体制外的文已经码过多篇,可以点击上面的国际化学校链接了解。

今天我们主要讲体制内,作为过来人,多少算了解点深圳学校的皮毛,以下就针对坚定走国内高考路线的家庭,叨叨个人的建议:

1.学校对孩子的作用高中大于初中大于小学,所以小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在小学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基础(绝非考分和名校),才有可能进个好初中,然后考个好高中,倒推这个逻辑不要错。

2.有条件买好的学区房固然重要,没有条件不如积蓄力量,把钱和时间花在帮孩子积蓄力量上,而不是盲目把所有精力花在整个学区房然后觉得入了名校责任都是学校的再也撒手不管。

小学的学校重要吗?重要,但也没有想象中重要,比起学校来,家长陪伴和家庭氛围更重要。

3.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你家孩子。

4.在家附近找个积分匹配的公立学校,积蓄力量小升初还可以博一回。即便父母意识差点晚买房,总能和孩子一起在学习上博一把。这里我们说的是科学陪娃,并非报各种兴趣班没有目标乱鸡娃哈!

5.目前深圳公立学校强调的是集团化,我个人觉得蛮好,强校扶持新校,新校发展起来再复制,这本身就是教育公平化的体现,所以就近入学没什么不好。

再说,小学知识点能有多少?学习能力和习惯培养才是给初高中奠定基础。

现在的K9阶段实行的是就近入学,也就是直接跟家庭居住地相关

深圳是包含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光明区、坪山区、大鹏新区十大行政区域的,每个区的积分政策会有些许不同。

具体可以戳标题了解:

深圳福田区学校全解

深圳南山区学校全解

其他区待解锁.......


无论你住哪个区或者打算住在哪里,只要关系到孩子上学,都需要提前了解入学政策(点击了解→)《2021年入学政策》

记住这个公式就好:

入学积分=学位房(买或租)+户籍(是否入户)+大人社保+居住时长

最后祝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读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枣妈精选01 深圳择校升    02 深圳国际学校03 大语文大语文    04 数学启蒙方法05 英语学习神器    06 好用APP助手07 英语启蒙指引    08 推荐免费资源09 枣妈推荐营地    10 两条腿的路线11 枣妈精选听单    12 枣妈推荐书单13 孩子健康成长    14 枣妈独家好物15 幼升小的衔接    16 考级以及竞赛



谢谢点 +在看,谢谢~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枣妈和恺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